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步步推进,建筑也被打上了环保的标签,打造宜居建筑的材料在轻钢结构与砖混及框架结构中展开激烈的角逐。在这里,我们简要分析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的区别。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构造柱以圈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便于就地取材,成本较低,曾经长期作为我国住宅建设的结构类型。
施工方式以手工砌筑为主,工程质量受工人操作水平、天气等因素影响。黏土砖(红砖)既作为承重构件同时作为围护材料,起到保温隔声、耐火等功能,如北京的37墙(370mm厚),东北的50墙(500mm厚),就是通过增加墙体厚度达到保温效果。由于黏土砖具有质量稳定、调节空气湿度等优点,便于后期装饰施工,曾长期为砖混结构的墙体材料。进入21世纪,为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家开始禁止使用黏土砖,目前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黏土砖。
由于砖混结构整体性差,抗震性能差,墙体不能自由分隔。近年来在商品房领域已经逐渐被混凝土框架结构所取代。
框架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
框架结构施工的主要内容支模板、绑钢筋均为手工操作,施工受季节影响因素大。节能主要依靠围护墙体及其上的保温砂浆等。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较好,空间布置灵活,但其存在肥梁胖柱,影响室内空间。
框架结构与砖混结构都属于低层及多层建筑中常见的结构类型,其传统的建造方式越来越不适宜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业化、智能化的要求。首先,施工现场消耗水资源,产生扬尘和噪声污染;其次,由于水泥砂浆收缩的特性导致墙面容易开裂,墙面抹灰的传统湿作业方式一直未有革新。墙面平整度,阴阳角的方正与顺直取决于工人的操作水平;另外,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及90后青年的就业观念转变,传统的装修工人越来越紧俏,从而人工成本会越来越高。